大学新生该带多少钱上路? |
发布时间:2007-08-26 阅读次数: |
新生该带多少钱上路?
还有不到一个月,大学新生就要迈向向往已久的高校大门。在准备行囊的同时,他们及他们的家长也在估算上大学到底要花多少钱。大学期间的花费主要包括这几部分:学费、住宿费、教材费、杂费和日常生活消费开支。以河南为例来计算一下:
学费
独立学院一般本科专业每学年1万到1.3万元,艺术类比这个非要还要高,普通专科专业每学年7500元。
住宿费:
依住宿条件不同,分四人间和五人间两个标准。四人间,每学年1200元,从400元到1100元不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主选择。我省几所高校具体标准如下:4人间每年1100元,6人间每年800元,8人间每年400元。其他省市高校的住宿费标准也基本就是这个水平。
教材费:
每学年实行代收制度,每学年约在500元,毕业时结算,多退少补。但据往届学生介绍,一般情况下书费基本没有剩余,即使有,数额也小。
日常生活费:
河南财经学院一位男同学说他每月开支在500元左右。在河南农业大学,一位来自某市城郊农村的大三学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他今年上半年的支出记录,可以看到,一个学期,他的生活消费总额为2197.86元,平均每月400多元(按每学期5个月计),这个数字得到了其同学和郑大工学院几位男生的认可。至于吃饭能花多少,农大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提供的消费汇总记录显示,生均日消费额为7.3元。如此看来,每生每年平均生活消费应该在4500元左右。这还是郑州的标准,如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读书,花费将更高。
这样算来,在河南,一个大学生一年总花费将达9000多元,4年大学毕业要花费近4万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花费要高于这个数目。经济发达城市高校的学生也要高于这个数目。河南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同类高校相比,收费标准即便不是最低的,也是较低的之一。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学费要高于河南。在武汉的独立学院读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全部算起来,预计每学年在2万元。如果个人生活比较节俭,又有赚钱的机会和能力,会相对底点。
新生入学必购“三大件”?
如今,电脑、手机、MP3已经列为了学生入学必备的”三大件”,据调查近七成大学新生配备”三大件”。约40%以上的新生在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已经购买了电脑,和电脑比起来,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率要高很多,可以说是人手一机,档次平均在1000元至3000元左右。大学生每月的手机话费从50至200元不等。而既可以听歌、又可以录音的MP3也日渐成了大学生们的新宠。针对此问题,大家各有意见:
观点一:需要时再配所需物品
家住西安市互助路的浩女士也是一位大学生家长,她的女儿今年就要上大三了。对大学新生配备所谓的电脑、手机、MP3”三大件”的情况,浩女士认为不能一视同仁,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决定,在保证孩子学费和生活费后,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考虑配备。但大一新生没必要一开学就配备齐”三大件”,对于所学专业要用的一些具体物品,可以在以后学习专业课再配备。”我女儿的这些东西,都是在她开始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们觉得确实需要才买的。这些东西都是家里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用品,目的是为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但学生们千万不要盲目攀比,学生之间应该比学习。”
观点二:“三大件”仍是高消费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明贵:大学生到外地上大学,家庭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钱当然是必要的,这无可厚非,但我看到,许多大学新生在一进校门就准备了所谓的手机、手提电脑等”高档”设备,虽然因人而异,但我仍觉得还是属于高消费!同时,许多家长往往会给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带很多钱,其实完全没必要,一方面孩子花钱自控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盲目追逐”三大件”无疑会助长学生的浮躁心理和虚荣心,形成攀比之风。
观点三:说是为学习其实是玩游戏
南郊某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李老师指出,并不是只拥有”三大件”的学生才能将学习搞好,只要学生努力用功,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成绩照样能名列前茅。目前,高校寝室基本安装了固定电话,图书馆、教学楼内也随处可见卡式电话,教学楼内都设置了机房,学生上网十分方便,手机、电脑等并非上大学必需品。
李老师说,他就曾发现,有的男生以学习为名”哄骗”家长买来电脑,其实是躺在宿舍里打游戏、看影碟。一些买了电脑的学生整天泡在网上,没心思上课不说,视力倒是下降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仍然坚持”挣钱就是为了给娃花”的话,结果严重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清华大学曾规定大一的新生不允许买电脑。据了解,清华大学之所以不允许大一新生买电脑,就是因为新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买电脑后,会沉迷游戏和在网上聊天,耽误学习。
学新生第一笔巨款花费情况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合适,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这是许多大学新生的家长的困惑。让我们参考一下在校生的状况:
师哥师姐的消费:
王少辉:(西安邮电学院)
由于第一个月要买牙膏、牙刷、洗衣粉、肥皂、洗发水之类的生活用品,所以花费比平时多一些,大约六七百元左右,平时每月500元左右的生活费,用于吃饭的花费大约300元,其他用来买生活必需品、上网和其他事情,每年大概每季一两套的衣服就足够,平常不经常买衣服,用于其他聚会的机会也不多。大约每学期2000元生活费就足够。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每月400元的生活费就可以了,吃饭大约300元,另外,有100元的额外开支就够了。
赵同学:(西北政法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的赵同学,家住周至县农村,家庭贫困,父母为其凑齐了学费,就再也无力支付生活费,他的生活费来源为在校勤工俭学。
每月150元的生活费,每天最多只能花去5元,早餐是馒头,晚餐还是馒头,只有中午打点米饭,喝些免费汤。大学一年,没有买过衣物,校服是学院免费给的,零食更谈不上,更不用说平常出去逛街旅游。勤工俭学和发奋苦读,是他生活的全部。
张静:(西安工业学院)
每月生活费1200多元的西安工业学院张静的生活费是这样开支的:
伙食费:每月共计大约300元;零食:每月300元左右;通讯费:每月130元左右手机费,主要跟朋友和同学联系。日用品费每月平均30元左右(含化妆品费);交通费:每月不超过50元。以公交车为主,每月平均打的一两次。同学聚会:大约一星期两三次,每次20元左右,每月200元左右。逛街月共计200元左右。旅游:大一去江苏花费300元,大二去武汉花费300元。张静和肖同学建议大学生刚一入校花钱一定要有规划,如果光是伙食费300元肯定够了,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400块钱就差不多了。家长赚钱都辛苦,最好能节约一些,尽量减少开支。另外,大约有40%的大学生在入校后都有过记账的经历,目的是为了控制自己的花销,大学新生不妨可以效仿。
新生入学新开销
同乡会:新生入校”必修课”?
调查:黄欣(西安东郊某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三,江西南昌人)
大一时因为才到一个新的环境,各方面都不适应,看到学校有江西的同乡会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可后来发现还有专门的”南昌同乡会”,觉得更亲近了,就又参加了;最后发现还有我家所在区的同乡会,当然更要参加了。这样我一共参加了3个同乡会!而每个活动也都要多少交纳一定的活动费,结果害得我总是生活很紧张!
建议:理性地选择同乡会,不要盲目地参加。同乡会的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及时参加,不用每会必到。在费用方面,最好实行”AA制”。
生日宴:大多数大学生的“热门消费”
调查:王同学(女,长安大学自动化系大三,西安人)
王同学说,同宿舍的女同学过生日时,其他同学单独或合买一些工艺品、个性时尚项链、手链等,价钱从十几元到百余元不等。但听说有的同学过生日时,也有同学联合起来给她买衣服的。只要有生日聚会,花钱至少也在100元左右,多的还有200多的。
建议:自己掌握好尺度,量力而行。同一宿舍的同学最好都不开生日party,到生日当天相互口头祝福一下,表达大家的祝福之意就行。同学会:你来我往轮流”坐庄”
调查:张洁:(女,西安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大四,西安人):同学会让我曾经感到很郁闷!我一个月的生活费500块左右,每个月用于支付同学聚会的费用差不多就100元,根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内容,就是吃吃饭、唱唱歌之类的。”
班上有位同学,参加同学会几乎是每会必到。月初还好,经济宽裕些,可是到了月中时生活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后来发展到借钱去参加同学聚会,一个月下来总是负债累累,家里寄来的钱又用来还债。”张洁用自己同学的实例奉劝大学新生。
建议:对一些自己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的同学会,一定要学会对邀请人说”不”。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最新统计,7月份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围绕暑期促销,零售额达102.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4.2%。统计显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讯类产品及运动服饰类商品十分受宠。数码相机已取代传统相机,成为时尚一族的新宠,7月份照相机销量同比下降10.3%,而数码相机销量却上升24.9%。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7.3%,旅游运动鞋销量同比增长19.4%。
说纷纭大学新生花费
观点一:提高自制力理性消费
王老师认为,大学生应当明白,生活费是父母给的,大手大脚势必增加父母负担,消费无度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大一新生更应提高自制力,做到理性消费。大学生消费要学会计划消费,消费时要严格按计划执行,禁止攀比消费和举债消费。为了防止意外,应拿出消费总额的10%—30%作为机动数,以备不时之需。学会管家理财,严禁铺张浪费。特别一些人情消费,更应该量力而行。做到该花的钱尽量少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时时提醒自己要省着花钱。
观点二:勤工俭学既能支付生活费又能锻炼自己
在西安从事销售行业的杨小波先生,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他认为,大学生生活费完全没必要给太多,像在北京那样的城市500元就足够了,他曾经就有一学期只带7000元的经历,其中还包括学费。学生在校完全可以靠打工来支付一些生活费用,而且在校打工也很方便,他不赞成师范类学校以外的学生去寻求家教,他说:”在学校里,一般都有为贫困生专设的勤工俭学岗位,像图书馆、超市、打扫校内公寓,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