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实践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丰富我校学生假期生活,较好地利用学生寒暑期与社会各个层面广泛接触的良好时机,促使学生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把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密切当代大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大程度上加强对国情、社情和民情的了解,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活动形式
1、 活动主要根据团中央要求,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来展开,可开展社会调查、科研攻关、科技推广、企业帮扶、文化宣传、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援助、挂职锻炼、顶岗打工和勤工助学等各种有益于学生成功素质培养的活动;
2、 寒暑期社会实践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学院要有目的地组织与自己专业相应的集体调查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各学生经同意后也可自行组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 不参加集体组织活动的其他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就近、就便深入到工厂、企业、街道、农村、学校等地方开展调查研究等活动,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二)基本要求
1、 全体学生要站在融入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度上予以重视,要积极全员参与,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自我为目的,注重展示当代大学生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注重构建个人诚信品牌,宣扬学校办学特色,做社会文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2、 参加社会实践的个人要做到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课外学科活动相结合,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力争在形式上有创新,在组织上有特色,在内容上有突破,在结果上有成效。
3、 各学院、各班应在假前召开社会实践的主题班会,认真组织,积极宣传,力争把社会实践工作做好。各位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成功素质教育和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4、 各学院要在活动开展前确定好主题项目,要结合社会热点、群众焦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活动。
5、 全体学生在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写出调查报告(或实践总结、社会特点分析、专题研究等),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必修课,每年均开展。每次合格者将给予0.2——2个素质学分,该项课程不能重修。
6、 学生返校后应积极上交其调查报告,各学院要以一定形式在班级和学院内进行交流、评比和表彰,各学院在评比的基础上要推荐5——10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参与学校评比,对于优秀者给予社会实践奖。此项工作应在学生返校后20天内完成。
7、 各学院组织或个人经同意后组织的小分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产生一份有较高质量的实践总结。
8、 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评比出优秀社会实践个人和集体。
9、 各实践团体、各位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活动经费安排
1、原则上各学院组队或个人组队学生活动食宿、交通等费用由学生自行支付;
2、各学院组织的小分队带队老师的费用要讲求节约原则,按照学校财务规定进行,实行实报实销;
3、学生自行的实践活动由个人负责。
(四)实践活动的成果利用
1、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学校将组织力量评比,对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给予表彰,并积极的向外推荐发表;
2、各学院组队或个人组队形成的涉及有关方面的有益成果将可转入有关社会单位供其参考;
3、各单位或个人享有成果的所有权。
(注:本文摘自《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成功导航20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