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政教育 >
抑制不住想要逃出教室?逃课1天成本你算过吗
发布时间:2012-12-06  阅读次数:

学好合理利用时间这门课

    不少大学生都有过逃课的经历,并认为自己可以安排好时间。那么,现实中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并学好利用时间的大学生多吗?

    刘婷说,班上多数同学还是能坚持按时上课的。从考试成绩来看,的确,出勤率与成绩成正比,只有极少数人能“蒙混过关”。两名爱逃课的室友中,热衷于读《中国哲学简史》的同学由于没有修够学分,可能无法领到毕业证,最近她看哲学书和动画片的兴致也不高了,只想着怎么能向老师求情。另一个在父母的安排下准备出国深造,家庭条件优越的她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未来发展。而刘婷已经开始在一家自己喜欢的企业实习。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邵蕾反对学生的逃课行为。“我不愿意照本宣科,每节课前都会认真准备,可以说,学生只要来上课,绝对不会一无所获。”而且,在她看来老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课,是对彼此的尊重。

    邵蕾认为,大学的环境相对自由宽松,但学生也不能太“放纵”自己,有些能力和修养是必须经过课堂才可以“修炼”出来的。当被问及什么样的请假理由是可以被接受的,邵蕾只列出:生病、家里有事两项。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吴才智教授认为,用经济成本衡量一节课的价值是不合理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都要考虑在内,甚至包括心情成本。”

    在吴才智看来,聪明的学生会有选择地逃课,大多数学生明白轻重缓急,什么课不能逃,他们心里有谱。当然有人是出于从众心理才逃课,这是不可取的。“有些课你确实不想上的前提是:第一,确定自己已经掌握老师要讲的知识。第二,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而不是浪费在无所事事上。”

    吴才智认为,现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被看得同样重要。同时,大学也在教育学生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是否按时上课,就是规划的一部分。

    “有质量的大学生活,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吴才智说。不过,吴才智也强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做出合理规划,因此,如果你没有比上课更理性的选择,那么,最好别轻易选择逃课。(中国青年报 记者张黎姣)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