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陆续敞大门 不再只是校内风景 |
发布时间:2013-01-23 阅读次数: |
走访 高校图书馆开放的门槛不一 去年春天,武汉几所高校成立图书馆联盟,并承诺将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藏书。将近一年过去了,各校图书馆开放程度不一。 江汉大学和湖北大学向市民开放起步较早,市民可前往办理借阅证,和在校师生一样,享受图书馆各类服务。 华中农业大学于去年11月“试水”,为附近社区的200余名居民办理首批图书借阅证。去年12月7日,该校对公众敞开大门,市民凭身份证可办理阅览证,进馆查阅资料、读书。 随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有针对性的开放。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向市民开放讲坛以及书友会活动,但市民无法办理证件进馆阅览图书。 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都有过以不同形式向市民开放的历史,但如今因为各种原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服务在校师生”。 校方 全开放是趋势,但得慢慢来 17世纪,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指出:“图书馆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学习的人开放。”武汉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这么认为,但是他们说校方也有难处。外借图书难管理,图书馆的硬件资源有限,成为最大的难题。 “学校对社会读者收取押金,主要是考虑外借书本万一丢失的成本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一位老师解释200元的押金“差不多是3本书的价格。”廖老师则认为,虽然收取押金,但对社会读者外借图书有一定风险。“比如已经绝版的书籍,如有丢失将是金钱无法弥补的损失。” 对于图书馆最不受待见的座位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郝主任算了个简单的数学题:学校主校区学生有4万人,图书馆座位仅1000多。连解决“内需”都成问题,如何对外开放? 不过郝主任表示,等华科新图书馆建成后,会研究对社会读者开放的政策和细节。“一旦开放,将会有完整的、有延续性的政策,不会朝令夕改。” 即使有着能同时容纳4500位读者的华农图书馆,也有这方面的困扰,图书馆姜昊老师说:“全开放是将来的趋势,但先要做足图书资源、座位等硬件,一步步来。” 已经对社会读者全开放的高校,反而对这两个问题比较淡定。湖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厚洪表示,学校对外借书籍有明确登记,快到还书期限时会给读者打电话或发信息提醒。他认为,开放图书馆是一个服务社会的好事情,高校应该坚持下去,希望校外人士和学生能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菡 吴质 大学生记者朱思洁 摄影:记者王永胜) 部分高校图书馆开放信息 江汉大学 证件:身份证;费用:10元工本费;15元管理费/年,押金100元;可外借2本书 武汉理工大学 证件:身份证;费用:押金200元;可外借3本书 华中农业大学 证件:洪山区户口簿,身份证;费用:15元工本费;可在馆内阅览,不可外借 湖北大学 证件:身份证;费用:100元押金;可外借5本书 武汉科技大学 证件: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馆内阅览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暂不接受社会读者办理证件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