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闻网:武汉大二学生90天完成20万字长篇悬疑小说 |
发布时间:2012-06-12 阅读次数: |
湖北新闻网武汉6月11日电 (刘明杨 许萌)武昌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创作方向)学生田天的20余万字长篇悬疑小说《眼川》正式定稿,他用三个月即九十天的时间创作了20余万字,并即将出版。 小说以冷凝的文字、魔幻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悬疑的象征世界,主人翁“眼川”因妹妹生病从大城市回到村中,在封建传统的祭祀制度下,出现了重重悬疑,引人入胜。田天的指导老师汉语言文学系主任龚义成老师在阅读完全部原稿后评说:“田天超越了他19岁的心理,文本中看不到19岁这个年龄常常表现的肤浅和生涩。文字常常让人读了有种惊悚的感觉,大有川端康成那种‘新感觉派’的风格。”他认为,《眼川》是一部比较成熟的原创小说,在这个年龄段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真是难能可贵。 田天是孝感人,生于1992年,年仅19岁的他热爱文学创作,多篇文学作品发表在《芳草》、《小说月刊》等杂志上,他创作的系列短篇小说《始末》、《枯墙》等还荣获2011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二等奖。早在高中时期,田天就爱上了写小说,那时候他写的大多都是校园题材的。大学时期,他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阅读了《外国文学史》等大量书籍,爱上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凑家苗的小说,深受其悬疑风格的影响,加上平时对悬疑惊悚小说比较感兴趣,因此决定在今年3月初自己着手创作自己的小说。 任何事情不可能是一步登天的,田天说,他每天在电脑面前必须要写2000字以上,一般都是四千至五千字,最多的一天写了七八千字。谈到创作时间,他说,时间都是慢慢累积起来的。由于平时学习课程都在上午,因此他多半在下午及晚上进行创作,经常熬夜,有时到凌晨两三点。虽然时间紧促,但他从没有因为创作而影响了上课,而且他还从课堂上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写作的方法。而他整个写作过程都是在经过框架构思后,一边想一边写,创作灵感频现。他的同班同学陈详说:“很少看到他玩,课余时间、周末等,他都在创作,很佩服他。”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创作加上十余天的修改,他创作的长篇悬疑小说《月川》终于定稿。他告诉记者,整个创作过程是高兴的开始,高兴的结束,过程是累并快乐着。田天表示,这部小说拟参加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及多家出版单位联合主办的小说比赛,不久将正式出版。记者了解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青春现实小说《追忆逝水》也正在创作中,全文大约12万字,已写成2.5万字。 2010年,武昌理工学院率先在同类高校中开设了“作家班”,又称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文学创作方向),这也是湖北高校开设的首个“作家班”。“作家班”教学模式实行导师指导制,聘请了一批知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担任导师,按“作家模式”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研学、采风、创作,以师徒式的传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于“作家班”的就业前景,班级素质导师陈耕苗告诉记者,学生能公开发表文章,就是就业的“通行证”毕业后可成为小说、散文、剧本等专业作家,成为企事业单位“写手”,还可以从事行政机关文秘方面的工作。 链接:http://www.hb.chinanews.com/news/2012/0611/111517.html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