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媒体关注 >
武汉晨报:“水泥美女”做“一带一路”生意 年入6000万
发布时间:2016-02-17  阅读次数:

输出水泥搞基建、引进健康食品到国内,“双向国际贸易”两不误

“水泥美女”做“一带一路”生意 年入6000

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刘明杨

   依靠输出水泥、引进健康食品,武昌理工学院毕业10年的校友李?专做一带一路生意,仅去年就为她带来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李?是武昌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2级校友,当大多数人都在悠闲过年的时候,她还在国外忙着谈业务,她的创业故事近日被《国际金融报》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

瞄准水泥行业做文章

   80后的李?成长于甘肃白银的一个艺术之家,2002年进入武昌理工学院学习。大学期间,她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还光荣地入了党。她当时的素质导师高琼介绍,为练习和加强英语口语,李?和同学们经常找外国友人交流,这为她日后和外国客户沟通及公司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很有思想且思维缜密,工作细心勤奋,待人友善,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踏实肯干。她积极参与社团学生活动,曾任职于校学生会女生部,成功协助或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提到李?,高琼赞不绝口。

    2006年毕业后,李?先供职于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后在上海交大MBA国际班求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至今,李?已经拥有10年以上国际贸易实务及管理经验,凭着对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洞悉,2011年,她创立了公司,专业服务于水泥、电力、基础建设行业,尤其在水泥设备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

走出去,带进来做双向贸易

   李?认为,水泥企业一定要走出去,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走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去。目前,她的主要根据地在巴基斯坦。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情况非常糟糕,他们亟需造桥、造铁路,而这正是中国水泥企业发挥作用的好时机。她将公司的战略方向及业务放到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现在主要在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国家从事水泥、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设备及项目服务。

   “由于长期往返这些国家,发现我们不但可以将中国的过剩产能分享到这些国家,同时也可以把他们绿色原生态的特色食品引进国内,展开双向国际贸易。聪明的李?在2015年成立了食品科技公司,主要从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做进口食品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国内销售与品牌建设工作。于是,输出水泥、引进健康食品的贸易形式,去年为她带来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

   “2016年,我已经计划在巴基斯坦开设专门的水泥设备制造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当地就业。春节期间,李?又踏上了她的征程。

http://whcb.cjn.cn/html/2016-02/16/content_5510090.htm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