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媒体关注 >
新华社:ISO/TC183 /WG24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发布时间:2017-06-19  阅读次数:


武昌理工学院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研究院揭牌

  新华网武汉6月18日电(俞俭 刘明杨)武昌理工学院18日举行20周年校庆庆典,SO/TC183 /WG24(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成为校庆重头戏。

  国际标准组织ISO/TC183主席戴维德先生、候任主席马克教授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全国有色金属分析领域、离子色谱领域、检验检测领域专家和代表汇聚,交流这一领域国际标准研究最新成果,共商国际标准发展大计。

  主持制定国际标准是行业抢占世界最高话语权的有力体现。2016年10月第17届ISO/TC183国际标准年会上,ISO/TC183确定成立国际标准新工作组ISO/TC183/WG24,指定武昌理工学院崔海容教授作为项目全球召集人和负责人,组织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巴西、芬兰、智利等国家的专家和20多个实验室联合攻关,研制《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这项ISO国际标准。这一标准是有色金属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也是我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据了解,此项标准是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的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氟和氯对精矿本身是有坏处的,精矿中的氟和氯不仅会在冶炼过程中腐蚀管道,并且高温煅烧后在大气中会造成污染。

  目前,国际上对于精矿中氯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不完善,而崔海容尝试使用离子色谱技术,对于精矿中低含量氯的测定有很好效果,并以此作为国家标准,随后得到其他国家认可。

  国际标准组织ISO/TC183的主席戴维德先生表示,崔海容教授被指定为工作组全球项目召集人,这充分说明武昌理工学院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技术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军锋教授介绍,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所占比例不到1%,能获批主持制定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工作,是我国在有色金属矿产领域分析检测国际标准新的突破。

  此项国际标准的立项既是我国在有色金属矿产领域分析检测国际标准新的突破,也是我国乃至全球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国际标准。

  崔海容说,目前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搜集到秘鲁、巴西、澳大利亚等全球各个国家近百种矿石,进行初步结果的摸底和分析方法的优化,预计2019年即可发布实施。

  此次研讨会就是要着重研究一个更为可靠、全球认可、检测成本低、技术较为先进的方法。

  据介绍,武昌理工学院在离子色谱分析和标准研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齐聚多位知名学者,组建了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研究院,并着手建设“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标准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校长赵作斌表示,学校将会加大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相关经费的投入,全力做好此项国际标准研发制定工作,强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跑步前进和跨越式发展。(完)

国际标准组织授牌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7-06/19/c_1121168996.htm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