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图文:教书育人 学无止境运匠心 |
发布时间:2017-06-23 阅读次数: |
楚天金报讯 时代的发展,行业的竞争,令身处象牙塔的高校教师永远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今日,本报“知识新高度 科技新实践”专栏推出第7期,聚焦武汉科技大学教授石丹林、武汉晴川学院教授田茂、武昌理工学院教授崔海容,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桃李满天下,然而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勇攀知识的高峰。
崔海容: 主持制定国际标准 □本报记者李翌 通讯员刘明杨 聂进卓 出于对化学的满腔热爱,他投身于分析检测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如今已近28个年头。他就是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系教师崔海容教授。6月18日,武昌理 工 学 院 二 十 周 年 校 庆 之 际 ,ISO/TC183/WG24(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在该校召开,崔海容教授作为此项国际标准制定的项目全球召集人和负责人,协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巴西、芬兰、智利等10多个国家专家和20多个实验室对此项目进行联合攻关。这也是我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严于律己 常睡在办公室 年近半百的崔海容教授一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保持着早上6点开始学习和工作的习惯,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由于实验需要,崔教授索性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崔教授做人的准则。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却是满腔热情、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和深情的关切。崔教授时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集中指导、培训学生,号召学生组建创新兴趣小组,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崔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制订了7项离子色谱分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我国制定离子色谱分析标准最多的技术专家。因在离子色谱分析标准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被全球最权威的国际标准组织ISO任命为ISO/TC183/WG24工作组全球召集人和负责人,组织1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20多个实验室开展国际协同攻关试验。 不懈追求 实现历史突破 崔海容教授38岁时就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分析检测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主持完成了三鹿奶粉事件国家应急科技支撑项目课题1项,先后主持完成了省部级科技成果15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多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6年,崔海容教授主持完成的《离子色谱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全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该类奖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技术是无止境的”、“攻克难关,不断归零”,崔海容教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今,他率领技术团队更加积极投身于离子色谱分析标准研发工作中。正如崔教授实验室里催人奋进的标语:荣誉只是说明过去,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