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特色培养 >
数学建模创新实践特色班
发布时间:2017-04-19  阅读次数:

一、特色班简介

武昌理工学院数学建模创新实践特色班以“数学建模创新实践与竞赛培训基地”为教学和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成立于200911月,先后6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专职教师和1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工作,现有专用实验室面积130多平方米,并配备了计算机,数学软件等教学设备。

数学建模创新实践特色班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以来,先后有900人左右学生参加了基地举办的创新实践与竞赛培训特色班学习和培训活动。特色班学生和教师撰写研究和模拟的学术论文500多篇,在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5篇。申请并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研究项目多项,特色班学生获得武昌理工学院校长奖3人。特色班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和道德品质训练,不少学生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或在政府、企业部门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称赞。基地班教师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特色班运行模式

1、特色班教学

数学建模创新实践特色班,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来自信息工程学院和全校其他理工科及管理类专业(城市学院,生命科学院,商学院等)。特色班在全校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讲座的基础上,面向全校二、三年级学生招生,学习培训周期为42周(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9月下旬)。每届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阶段,招生人数为140人,在此基础上选拔并组织30人左右(10支代表队左右)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竞赛。

特色班课堂学习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科技创新培训阶段,后四个阶段为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参赛培训阶段,赛后继续与美国赛的准备,六个阶段组织教学基本内容为:

第一阶段: 数学建模基础知识学习 ,

第二阶段: 专业知识学习,

第三阶段: CUMCM竞赛培专题培训与创新实践项目研讨,

第四阶段: 赛前强化训练与模拟,

第五阶段: 赛场拼博,

第六阶段: 赛后继续与创新实践项目研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参赛准备。

 教学时间为平时每周三个晚上,星期五下午,部分星期六、日;暑假时间全部(8周),总体时间周期为当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9月中下旬。总课时计划为 950个课时,若参加每年二月美国组织的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寒假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和参赛,教学与组织时间增加(72×3 = 225 学时)。

教学内容大体分为5门课程组织教学:数学软件(Matlab)及应用,运筹优化模型与算法实现,概率与数理统计模型与算法实现,数值分析模型与算法实现,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分析与模拟

2、特色班创新项目申请与指导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实践“以问题为驱动”的数学教学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讲座、进行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研究,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大学生的渴望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应用知识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科技科学思维的综合素质的和能力。以数学建模为主题内容,组织、申请和指导完成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实践项目,计划申请和指导4项,使大学生创新实践创新实践的基地成为成功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窗口。

三、特色班比赛获奖情况

数学建模特色班从2010年开始选派学生参加每年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2010年获得湖北省三等奖2个;2011年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湖北省二等奖3个;2012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个,湖北省二等奖1个,湖北省三等奖4个;2013年获得全国二等奖2个,湖北省二等奖1个,湖北省三等奖3个;2014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2项;2015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个,湖北省一等奖1个,湖北省二等奖1个,湖北省三等奖1个;2016获得湖北省三等奖1个。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