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头条新闻 >
【新闻专题】武科大中南分校2005年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道集
发布时间:2005-10-28  阅读次数:

【2005年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道集】

让榜样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写在前面的话

学生工作处


  本学期开学伊始,学校集中对过去一学年里表现优秀的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表彰,分别授予他们“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在他们当中,有在学业生涯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刻苦奋进,为我校优良学风营造作出努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习标兵;有挣扎在经济困难的边缘,不懈努力,勇于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表现出顽强意志,人穷志不穷的毅力和风格的贫困学生;有勇于创新,坚持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创新,潜心钻研,努力探索,刻苦攻关,勇攀高峰,锐意进取,取得突出成绩的“小发明家”;有在学校各种活动中表现积极,踊跃参与,叱诧于中南分校内外的活动积极分子;有在别人遇到危险时坚持正义,见义勇为,敢于用生命维护社会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先进典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生活无限热爱,有理想、有信念,勤奋刻苦、勇于创新、不断进步,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他们用自己的那份成绩推动和影响着学校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独特与魅力,他们是中南分校近10年办学历程中涌现优秀学生的代表,他们是中南分校16000多学生的杰出榜样。
  这次,学校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用我们身边的事例,让我们身边的人,指引我们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就是树立旗帜,树立标杆。榜样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我们要不断发扬榜样的精神,在学校上下弘扬正气,营造一个热爱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
  相信,有了榜样的指引,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学生将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更好的成人、成才,并最终走向成功。

【之一】

谱写大学的辉煌 塑造成功的典范
  

  程向雷,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城市建设学院工程造价管理0307班班长,校报特约通讯员,班级报刊《蓝图》主编,党支部组长。


  他来自湖北通山一农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自入大学以来,平时充分利用时间边学习边参与勤工俭学,在我校食堂当过服务生,在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寒暑假期间一直在外兼职打工,每年用奖学金和打工的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和部分学费。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都是城建学院学生中的典范,一直以来深受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好评。他不但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注重非专业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非常好,有着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担任工程造价0307班班长以来,工作大胆创新,作风正派,务实求真,所带班级连续获得我校最高奖励“优秀班级体”、“先进班级体”、“先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他在大学的学习中,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三名,被我校评为“优秀学习标兵”,拿过3000元的奖学金,同时获得我校“阳光基金”1000元奖学金和“优秀学生”600元一等奖学金;获过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校园文明”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读书月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城建学院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中获得第一名,在非专业素质拓展活动“一口话”比赛中获三等奖和“一笔字”硬笔书法组中获优秀奖。同时,程向雷同学有着很强的写作能力,担任班级报刊《蓝图》主编,创刊十多期,发行5000多份,在我校引起广泛关注;另外还经常在校园内外各报纸、网站、学工简报、党建专刊上发表文章。


  程向雷的大学生活是在辉煌中度过的,他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中这样写到“在这里/曾留下一个年轻人三年中奋斗的足迹 /每一步无论坎坷亦或平坦/都曾付出过努力与艰辛 /在象牙塔里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只为寻找心中梦的归宿/如果说/大学是人生乐谱上三部如歌的乐章/那么我/将弹奏出最强劲的音符/谱写出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现在即将毕业的他已经被多家建筑公司看中,相信在他未来的日子里将会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之二】

风雨之后见彩虹

 
  李志海,信息工程学院计科0211班学生。在信息工程学院,只要一提起李志海,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不仅仅是因为他成绩优秀,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也不仅仅是因为他获得了“优秀学习标兵”、阳光基金二、三等奖、“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等荣誉,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贫困生,但在大学期间,一直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为广大贫困生树立了榜样。


  据李志海身边的同学介绍,李志海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他在大一便进入班委会,并在班委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用李志海的一句话来概括大一时的想法:“人生而贫穷不为错,死而贫穷而为耻,所以我努力工作学习,让自己学习好,生活好。”


  进入大二,李志海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他自己除了担任班干部,每逢周末他便往返于学校和市区之间,大二一年,他干过服务生、推销员等多种工作。暑假期间,他顶着武汉的高温酷暑,当起了搬运工。纵使在种种艰苦的条件下,李志海仍然在大二的专升本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计科本科专业继续深造。


  后来本科的学习相对紧张,李志海也减少了外出兼职的时间。在班上,他挑起班长的重担,仍承担着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工作。在学习上,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了,辛勤的汗水,使大三的他成为全校“优秀学生标兵”。同时,他对班级的管理也取得较大成效。


  如今已是毕业班学生的李志海推掉了很多工作和职务,课余时间绝大部分花费在图书馆,认真考研。谈起考研,他说:“只要尽力,就无怨无悔。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对于考研,他充满信心。


  人,总要有点精神的,李志海同学坚强、刻苦,给人一种塌实感,他淳朴、真诚,让人觉得真实。

 

【之三】

简简单单才是真


  孙秀娟,简单大方的衣着,洒脱的短发,没有距离,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这就是文法学院2005年度优秀学生标兵,法学0404班学生。


  优秀学生标兵在学校是千分之二的比例,04级法学学生中,她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当问及她的秘诀时,她坦诚地说:“每天多付出1分钟,就这样简单。”


  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现实把孙秀娟从理想的乌托邦拉了回来。讲起那段难忘的经历,孙秀娟脸上露出些许委屈,“那时,快下课了,我就某个问题在课堂上做了提问,可同学们有的却埋怨我拖延时间了,这完全不是高中时踊跃提问的氛围嘛!”不过,她也从中总结出:学习氛围要靠自己创造,成功需要自己努力,她发现,大学的图书馆,就是这么一个寻觅和创造氛围的好去处。


  一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孙秀娟也是如此。学习上,高考的失利让她最伤心。但人总要回到现实,来到学校,她从没气馁,奋起直追,成为了学习中的佼佼者;生活上的困难让她需要经历别人不能经历的过程。学校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孙秀娟从事卖报纸的工作,在别人认为一个大学生卖报纸,总感觉不好意思,但她很快就适应了,端庄秀丽的她比别人多的是经历和知识,多的是精神和意志。即使有时候报纸卖不完,人缘关系好的孙秀娟就能得到同班同学的帮助,他们纷纷帮忙卖,直到卖完为止。现在从事教室卫生保洁工作的她很有感慨:“我现在特别理解那些卖报纸的同学,因为我曾经站在他们的角度体验过。生活确实有很多不容易,但是这种不容易带给我们的是很多东西。”


  孙秀娟,一个简简单单的女孩,也在做着简简单单的事,正是这种简单,才让大二的她有了如此的成绩。简单的生活其实就是真实,让我们祝福她,有一个美好永远充满收获的大学生活。

【之四】

巧借东风舞枝头

 

  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日益深入,从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有科技创新思想的人才,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电信0403班优秀学生杨硕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在高中时期,课业繁重,课余时间非常有限,但是一切都阻挡不住他创新的脚步,有一次,老师在实验课上讲解传统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在多次的实验中,杨硕发觉传统电磁打点器使用上的诸多不便,于是产生了革新的念头。他重温电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制作了新一代“硕牌电磁打点计时器”。它运行时无需变压器,打点清晰,噪音小,安全稳定。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使其更加安全、实用且美观。此项小制作当时被学校推广为教具,初显其社会功效,这次活动不但更激发他的创新热情,同时也在班里,乃至学校掀起了一场创新实践教育的高潮。


  “硕牌打点计时器”问世后,杨硕并没有停止探索,他又注意到,许多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骑车途中经常造成安全事故,他想,要让人们注意到他的自行车正在行进,这样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于是,他就设计并制作集警示、照明为一体的“硕牌自行车灯光系统”,其主要是模拟飞机上航行灯系统,前后左右分明,还有强光闪烁,使夜路上骑行的自行车更能被人注意,行人也更安全。该小发明采用了4节5号电池供电,红绿黄三色高亮发光二极管分别在左,右,后;还有闪烁管警示灯;两枚大功率电灯;采用飞机采用的航行灯,防撞灯,着陆灯布局;安装方便,成本低,小发明有较高的利作价值,非常值得推广。


  高二时最值得一提的是杨硕又突破常规,设计制作了一款能自动送出粉笔的“硕牌自动粉笔盒”,大小与普通粉笔盒相当,轻轻一抬,马上就会有一根粉笔留有盒面上,且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从三尺讲台上跌落,内部粉笔不会散落或碎裂。该制作刚一成功,就被班上师生赞不绝口,全校二十多个班级派人观摩,许多班级的同学也开始模仿制作。


  在校期间,杨硕时刻不忘关注身边的一切。虽作为理科学生,但了解一些地理知识。湖北孝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多雨,多风,有时阵风较强。于是,他利用废旧的电扇叶、线圈、磁铁,设计制作了一部“硕牌绿色风力发电机”,它的原理比较简单,但制作环境较为不好。当时正处隆冬,开展制作的地下室里灯光昏暗,寒气逼人。在此恶劣的条件下,他想到了克服恶劣环境而为科学不懈奋斗的居里夫妇,于是他咬紧牙关,完成了他的这一新项目。此产品体积小巧,重量轻,运行稳定,3-4级风吹动时,可发出0.5-0.8瓦的电力。风越大,发出的电能越多。考虑到用电器使用范围,他还特意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换向器,从而将发出来的交流电变成了直流电,更加便于实用。这项作品研制的成功,让他获得了学校“科技制作成果展示会”评比一等奖,这也是他第一次获得科技制作的奖励,使他创新热情倍增。


  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又激发了杨硕的创新灵感。一次半夜醒来,雷雨大作,还来不及关窗,倾盆大雨倒了下来,一会儿功夫,屋内一片狼籍,稿纸吹的到处都是,器物被溅进的雨水“洗礼”的一塌糊涂,于是他开始思考,当人在户外或睡梦中来不及关窗抵御暴风雨时,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窗户来感应将至的暴风雨,感应强风、大雨,“未雨绸缪”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他开始阅读思考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反复进行技术验证、设计制作,调试改装。其间他遇到了重重困难,比如:被飞溅的焊锡烫伤;电池电压不是太高,关窗动作过猛,就是电压太低,窗户动不了等。仅就一个小小的触压开关,他就设计的三套方案,前两套都失败了,他并不灰心,积极探索更灵敏、更稳定的开闭电路方案。经过十八天的努力,“硕牌自动关窗系统”终于研制成功,经模拟测试、真实情景测试都取得圆满成功。使用者只需装上两节电池,打开开关,在零耗电的待机状态下,作一些简单的功能选择设置,就可以放心出门或睡觉了。余下的工作就交给“硕牌自动关窗系统”来完成。这些产品在2004年6月孝感市颁发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在此以前的2004年3月,荣获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站“教具制作及管理小发明”项目一等奖。作者及产品都曾被《中国三江一中报》、《湖北航天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和《人民日报》报道。


  2004年9月,杨硕考入了我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在大一期间,杨硕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时刻在关注着生活。他通过对众多品牌饮水机功能和性能方面的全面调查后,总结了它们的一些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经历了3个月得潜心研究,设计了一种智能化健康饮水机方案。经过多次的可行性试验,已经为饮水机工艺和构造定型并即将投入制造。他写的《硕牌绿色自动化健康饮水机设计》论文获得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好评,并获得了我校“挑战杯”大学生学术论文竞赛特等奖。现在,杨硕还依然不断的利用图书馆、实验室提供的条件进行着他的探索,新的“硕牌”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享誉市场。
 

【之五】

他和他追逐的梦


  大方、热情、随和、健谈,是殷博留给人们的印象,有谁曾想到,这个曾经在上大学以前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他,会从一名干事成长为今天艺术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成为我校人人所知的校园“明星”……


  殷博,艺术学院动画0305班学生,艺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曾获“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登台表演并获奖,在去年迎新晚会上,他以一曲《中国人》获得了第一名,在我校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圣母院之歌》为艺术学院摘得桂冠,今年在“中华之星”全国青少年大赛中又获得好成绩。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摄影、动画制作、音乐制作他都在行,一个学生,拥有他这么多项的才能还真的不容易。


  在中南分校,很多人初识殷博是在去年的迎新晚会上,都记得他的歌唱得好。他坦言自己不是追星族,“喜欢刘德华,不只是他的歌,更重要的是他对工作的那种狂热与执着。”因为他理解了歌中孕育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只要有舞台,他就会抓住这个机会,诠释给大家。


  在艺术学院2004年举办的晚会上,殷博与好友联手出击,共同演绎加入了新元素的另类《无间道》,加入故事情节后,有一个中枪向后倒的动作,排练时一次次的轰然倒下,木制地板砰然有声,会使演员疼痛不已,但他说:在演出时,只要场下有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口哨,让我觉得什么都是值的!。


  去年4月份,我校科技文化节开幕,每个学院都要用文艺节目展现学院风采。但是又恰逢学院外出写生,为了排练节目,为学院争光,殷博提前14天就回到学校,早早结束了他从高中以来就非常向往的写生生活。当其他同学还在安徽宏村快乐写生时,他却要一个人黯然收拾行装,孤独的踏上归程。到了学校,每天忙得脚踢后脑勺,没有一丝犹豫和不快。他说:努力没白费,我编排的歌剧得了第一,为学院争了光,这就很满足了。


  殷博现在最大的梦想是能开一个个人演唱会。至于远期,他也有他的打算,,他想成为一个动画人,为中国动画之崛起而奋斗。

【之六】

一身正气弱女子亦刚强


  张玮,城市建设学院工程监理0402班学生,一个平凡、朴素的女孩,曾多次见义勇为,热心助人。


  张玮的素质导师这样评价她:“张玮是个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女孩儿,进入大学以后,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活动,担任班级的文娱委员一职,在班级有很大的影响力。爱好也很广泛,比如古筝、跆拳道等。在学习上一直刻苦努力。”


  对于那一次勇敢的行为,她很平静的娓娓道来:“暑假8月11日晚上大约9点半的时候,我和妹妹陪弟弟去跆拳道馆取道服,经过附近小巷子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叫:‘快抓贼啦,快点抓住他!’于是我们赶紧追过去,我边追边喊:‘大家快打110!’,周围那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帮忙。但赶来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歹徒没有一丝逃离的缝隙。歹徒看到人越来越多了,马上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来,这时,看到匕首,我就有点腿软了,但我发现罪犯比我更慌张,趁他慌张时我奋力从他手中把匕首抢了过来。并立刻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拨打了110。这是及时赶到的民警把歹徒带到了公安局。”


  事情发生之后,公安局打电话给她父母,当他们听到事情经过后都惊呆了,回到家,妈妈就把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孩子不懂得现在这个复杂、危险的社会。因为当时还有两名歹徒跑掉了,被抓到的那个还是吸毒分子,并且在公安局早就有案底,如果以后出来报复孩子怎么办?懂事的张玮很理解妈妈的担心,但是在这样一个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我们都应该负起责任来,人人做好应该做的事,这个世界不是更和谐吗?


  看着张玮的英雄事迹,我们每个人也都受到了感染。朴实的语言,无华的行动,更突显出这个勇敢女孩的美丽心灵。


  张玮,一个好听的名字,也是一个朴实的名字,可正是这个名字,正是这个人,为社会伸张了正义,得到了群众的欢迎,我们社会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英雄事迹。

【之七】

成功只有努力

  周谨,商学院大三学生,预备党员,在同学和素导眼里,周谨一直都是热情而又大方的学生,是班级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学习更是不在话下,在大二学年里一口气拿下了英语四、六级证书,电子商务师也在翌年得到。这样会学、会玩,活泼亲切的周谨是老师的骄傲,同学的榜样。


  一直以来同学们都苦于学习不得法,如此枯燥而又无味的东西为什么要去学习它们?周谨却已从学习中获得了快乐,在她看来学习从来就是一件轻松而又快乐的事。对于某些科目周谨也曾感到乏味,然而,她并没有如其他人一样追问着为什么要学习,而是努力培养自己关于这门课的兴趣。她相信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而一旦有了兴趣做事情,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周谨把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在生活中,即使一次小小的买卖交易都蕴含着整个经济学理念,这样的发现常让周谨觉得特别兴奋,这样学有所用的感觉让她觉得快乐。


  周谨是中南分校第一个两次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学生。对于她是如何学习、是否有什么诀窍,很多同学也许想象她每晚熬夜、埋头苦读的情景,但事实恰好相反,周谨很多时间都和同学们在一起。和所有女生一样,周谨也会逛街、看杂志,在她桌上没有很多参考资料,简单的书架里夹着几本课本。周谨说:“在我看来所有的课目都是贯通的,当我们学会一门,与之相应的其他科目也会跟着容易起来。老师指出重点我们需要做的是重复的记忆,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如此以来,学习就不再是难事了。”


  周谨认为超越自己是最重要的,她是喜欢给自己拟定目标的学生,好强的她总给自己设立一些挑战,但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在不断实现目标的同时,周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完)

(责任编辑:朱建华)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