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同窗情谊 >
难忘的运动会生活
发布时间:2015-01-30  阅读次数:

                                                      城市建设学院 郑东

为期两天的运动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每个学院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两天田径场的记者生活是我真正真实感受到了运动的存在。与初中、高中运动会自玩自己的娱乐不同,全身心的融入其中,感受运动不只是运动员的运动,我们也在为体现运动精神而努力奔波着。两天的时光眨眼而去,对我来说,我的运动会早在14天前就开始了。

或许应于大学生活的丰富性,第一次知道开幕式还有各学院的方正节目表演,而关乎学院的整体荣誉,对于表演也是格外重视。很现实的说,出于对参加表演发证书和交学分的诱惑,我还是很难抗拒。于是,提前两周的节目排练就开始了。排练的过程或许比很多人要想的辛苦的多,最初的方案是我们举着板子摆出键盘的模样,依次展示出“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城建学院威武”这几个字,经过一周的排练,这个方案在第一次彩排表演中出现了危机感,和其他学院动感的舞蹈,充满活力的音乐相比,我们的节目只伴着枯燥的口哨声一起一伏变幻着手中的木板。观众都说乏味无聊,严重打击我们继续排练的热情,终于在第二次彩排时,评委直接否定了我们先前的努力,节目需要重新排练,对此意味着,我们要在距离最后一次彩排仅剩两天的时间里,重新整理方案,适应其他院的表演形式,要学会一支舞蹈,并要表演得拿得出场面。

为了加练,早中晚都在挤时间训练,很多时候午饭都吃不了就得训练,到该上课的解散,匆忙吃几口应付一下饥饿。对于毫无舞蹈基础的我们来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先学会最简单的32步,院里或许是着急了,让学生会主席亲自来教跳舞,每天陪着我们六点半开始,晚上八点结束。或许对于我们来说,积极训练的目的不在于汇报表演时能获得什么名次,只因我们是代表学院第一次向全校展示城建,就像领队夏永哥说的,我们要用气势震吓他们。

看了最后汇报演出的同学都知道,我们最后的方案是用人梯举着校训配着中间4*4的32舞步,即使还是凌乱不齐,即使整个表演只有两分钟不到,但我从心底说,这是我们表演最好的一次,不丢人就很满足了

运动场上我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记者。第一次可以用记者的身份在运动场上窜来窜去,像模像样的拿着笔记本,去问别人问题,认真做着记录,并用最快的速度研磨成稿,不再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在场边观摩。在发令枪打响的那一刻,也是紧紧的绷着神经,有了采访的目标,就格外希望他能赛出优异的成绩,会目不转睛的从比赛开始到获得名次颁奖进行,都时刻关注着。还不懂得如何采访,如何找寻新闻点,跟着学长学姐手把手的摸索,慢慢学习,也第一次感觉到职业的竞争性。对冠军、强者总是一窝蜂的同行团聚而上,就算掌握了相同的信息量,还要比谁更快成稿发表。对于运动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会,细小的新闻点也会不约而同的撞车,而手慢的一方只能暗自对自己说只要快点就好了。与伙伴一起合稿也是种快乐,不敢采访,有人陪同胆子就大了点,一起写稿,注上共同的名字,是对成果的分享,是种快乐,享其中。

回顾我大学生活的第一次运动会,有苦有甜、有酸有累的十四天光阴中,我真正感受到大学的与众不同,处于我记者身份,感慨之时,有感而发,为我的的大学敲响呐喊的锣鼓。(完)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