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政教育 >
就业视点:大学毕业生如何念好“创业经”?
发布时间:2010-06-22  阅读次数:

三、确定路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市场调研等确定创业项目或产品等。

  创业天堂千帆竞——杭州破题大学生创业难

  巨大的人口压力,加上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使中国就业压力巨大。为此,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破解就业难题。在我国,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创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

  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扶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创业空间仍然巨大: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个至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个至30个,而我国仅仅为11.66个。

  为此,昔日商贾云集、今朝快速发展的杭州正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创业开拓:以大学生创业为例,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平均不到10%;而杭州的大学生创业率达到5%左右,成功率超过60%。

  师傅带徒弟:创业导师助力大学生创业

  “今天例会的议题是:如果要把这个产品卖出去,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走进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就业创业指导站,杭州格瑞特贸易模拟公司总经理韩坤正在和自己的团队进行讨论。

  “降价!”有人答道。“盲目降价只会造成恶性竞争,结果是两败俱伤。”“创业导师”吴坚毫不客气地否定了“市场部员工”王立的建议:“考虑任何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公司的定位。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你们以后不能复制别人的道路,而是要进行模式的创新。”

  “我们满怀创业的激情,但是非常茫然,不知道从何入手。导师能够解决我们创业缺乏经验的难题。”刚入校仅一年的韩坤说。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伏晓红告诉记者,该校的就业创业指导站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模拟创业实训等,联系并落实大学生创业导师结对和指导工作,拥有校外导师14人、校内专业导师10人。

  杭州市正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导师制。杭州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陈旦秋告诉记者,现在,杭州市劳动部门已经聘请了193位创业导师,辅导大学生660余人。

  “下一步,我们要和高校联动,高校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创业培训教育。”陈旦秋说,目前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已经形成了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一条龙的工作机制。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