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政教育 >
就业视点:大学毕业生如何念好“创业经”?
发布时间:2010-06-22  阅读次数:

  民办公助:探索扶持创业新模式

  为了更好鼓励创业,杭州市积极探索新模式——引导社会多元化主体参与大学生创业——赛博创业工场就是其中最显眼的标杆。按照“企业主体、民办公助”原则建立,遵循“天使投资+服务平台”模式运行的赛博具有政府包办不能比拟的优势。

  浙江博风集团有限公司是赛博的主要投资方,该公司副总经理叶钊滢对此进行了精辟的概括:“第一,我们有压力动起来,因为有公司的投资,又是新兴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第二,我们能把数量造起来,因为我们提供的创业面积有80000平方米,有浓厚的创业氛围;第三,我们能够把风险投资找进来,已经和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赛伯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问题。”

  这样的投资的确存在风险,叶钊滢坦言:“我们的盈利来源是‘物业+对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投资’。我们已经投入了五六千万元,迄今为止还没有盈利,但目前已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445家,前景看好。”

  这位投资者的心里还有另外一笔账。“我们的创业工场只要有1%的公司能够上市,回报就远远高于投资。”她说,收益当然是投资所追求的,更关键的是,通过扶植创业,希望看到更多创新型企业成长起来,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华网 徐博)

  创业资金和导师制度帮扶 杭州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攀高

  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的平均不到10%。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市场经验缺乏两大难题,杭州市推出了创业资金政府无偿资助制度和大学生创业导师帮扶制度,使得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率达5%,成功率超过60%。

  2008年6月,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王鑫获得了杭州市政府5万元的创业资助经费,他用这笔钱,与一群浙大博士生共同创办了和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求职通、面试通产品,将网络通信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5万元在外人看来很少,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宝贵了,因为很多大学生创业缺的就是第一笔钱。”和悦的“创业导师”张月英回忆道,“创业之初,和悦公司很大的一笔研发费用还是欠着的,公司还要照常运营,因此政府的支持可以说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2008年6月,与王鑫一起获得政府资助的还有另外72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资助金额共计731万元。

  “公司的团队都非常年轻,成熟和成长的过程,表面上是需要资金,关键是需要指导。”张月英特别提到了杭州市政府在管理上的支持:“市里主管创业的领导时常来关心我们企业的发展,把自己的经验与年轻的创业者分享。”现如今,刚满两岁的和悦已经在创新企业云聚的浙大科技园站稳了脚跟,产品“面试通”已经在浙江的民营企业当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公司去年还获得了科技部创新基金60万元的资助。

  “政府对我们是能给就给,能免则免,不但创业起步阶段无偿资助5万元,后来政府又提供了租房补贴。”杭州艾贝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吉峰深有感触,2007年大学本科毕业以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我不用为那些复杂的程序性事务操心,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中。”

  据统计,2009年杭州市为27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1377万元的政府资助,发放房租补贴300余万元。并且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作用,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办理经营执照到申请创业资助,从提供政策咨询到提供商务、融资服务等——让创业大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项目上。

  “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州创业,2009年,我们对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资助资金从最高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杭州市人事局副局长郑健波说,“杭州市政府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资金,大学生每季度可以申报一次,为了确保项目质量,经过审核后,所有项目还要参加专家评审。另外,杭州市还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工商注册零费用和试行注册资本‘零首付、分期付款’、落实房租和会展补贴等方式,为创业大学生切实减负。” (新华网 徐博 傅丕毅 代群)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