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杨福家:中国需要一流的民办大学 |
发布时间:2012-06-13 阅读次数: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是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核物理学家,20年前任复旦大学校长。12年前,他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个被任命为英国大学校长的中国人,并4次连任。近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年来,我一直在做一流大学梦,从国内做到国外,再做‘中外合作大学’的梦,最近又有了一流民办大学的梦。今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流民办大学什么样 杨福家认为,一流大学不一定有大楼,但一定有大师,学生不一定交得起学费,但一定读得起书;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教出来的学生不但博学、优雅,而且懂得如何做人,是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公民。最主要的是,当学生走向社会后会强烈地感受到:是大学改变了他一生!并学会了感恩,时刻想着回馈母校;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 早在今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杨福家对温总理说,希望在我们国家建立一所一流的民办大学。 对杨福家这一夙愿,温家宝十分理解。他希望将来兴办的高起点民办大学不应只是一所。总理的话给了杨福家最大的鼓舞。他说:“我的发言不是凭空想,我和我的同道已经行动起来了,顺利的话,明年暑假就应该可以招生。” 民办大学不该是附属品 杨福家说,美国之所以是头号强国,根本在于它是头号教育强国。在它的教育体系中,民办教育占了极重要的地位,顶尖大学前20位都是民办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到2010年,中国民办高校已有676所,占普通高校的24.83%,在校学生477万,占在校生总数的17.22%。 民办大学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它的地位却与之不相符。杨福家分析道:“现在的民办大学把‘三本朝二本走,二本向一本跑’作为一种追求,招收一本生的高校是一流的高校,二本是二流,三本是三流。造成这一错误倾向的根源不在民办高校,而在有关部门对高校的不适当的分类。” 他说,现实是三本学生总感到“低人一等”,这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育人的根本理念。我主张取消一本、二本和三本的分类方法。凡是能使学生找到自己火种的学校,能使大多数毕业生感到改变了自己生命轨迹的学校,就是高水平的学校。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