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政教育 >
大学生为何沦为待业“啃老”一族?
发布时间:2012-11-03  阅读次数:

    【导语】最近《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中,近57万人处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满意率也只有47%
    57
万大学生待业在家,原因何在?针对此现象,在新华网发展论坛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截至11115时,61.7%的网友投票认为这是由于“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约33.0%网友投票认为这种现象是“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也有14.4%的网友认为此种现象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错位”分不开。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家有哪些话要说呢?欢迎讨论。

【调查】啃老谁的错?中国大学生现状: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

大学生,为什么沦为待业“啃老”一族?

 大学教育设计有问题?

    蓝胖子:很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付出一辈子的心血,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连读大学的钱都挣不回来,元芳,你说读大学有必要吗?

    寒夜流年:大学不是为自己培养人才,而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因此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实际上,现在的大学教育太过注重单纯的理论灌输,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却严重弱化。学生实际操作的锻炼仅仅限于几个月的实习时间。而企业也不愿花时间和资源培养一个业务不熟的大学生,与其“帮他人做嫁衣”,还不如直接招收一个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俞敏洪:中国大学设置一方面讲就业问题,一方面很多的课程设置脱离社会现实,并且是落后的,知识更新速度是不够的。我这儿每年收到的大学生的应聘简历大概至少是十万份,我们中间能挑出的马上能用的人才最多是一两千人,其余至少要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才能上岗,也就意味着大学教育是脱节的,一方面鼓励创业,一方面教育又脱节,这是一个问题。

    心如天色:一方面,大学的扩招使教育质量普遍下降,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离社会对“精英”的期待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大学的扩招“误伤”了职业教育。许多适合由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都纷纷投向了大学的怀抱,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数呈现不足的状态,从而导致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买家”、“卖家”互相不能满足期望,难怪现在会出现这种“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的怪状。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