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政教育 >
南方日报:高校频频改名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3-01-24  阅读次数:

 日前,一位广州市政协委员在2013年广州市两会上透露,广州医学院将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无独有偶,不久前,扬州大学12个本科专业更名成功。一时间,中国高校改名再次成为当下的新闻热点。

2000年以来,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的高校纷纷改名,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共有300余所高校更名。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就实现三级跳:中高职合并——高职摇身一变成为学院——学院一跃成了大学,而这当中,不少高校浑水摸鱼新瓶装旧酒,除了头衔更换,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均没有任何改进。

  这不禁再次引发众人深思:高校前赴后继改名究竟为哪般?学院大学,真的就是麻雀凤凰了吗?改名热的持续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现象直击

  8年来逾300所高校易名

  记者对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4年至今的高校更名通知做了粗略统计,8年多来共有322所高校更名,其中从学院改为大学的有103所。

  在更名为大学的高校中,从年份来看,2006年、2004年、2010年的高校更名数位列三甲,依次为22所、21所、18所;若按省份划分,辽宁、天津、北京、浙江的高校最爱改名字。

  随着样本的增加,规律也逐渐显现。一篇名为《高校累进性更名的社会反思》的论文中提到,从对高校更名类型及个案的分析比较来看,中国高校更名呈现累进性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在层次上越更越高、地域范围上越更越大、学科门类上越更越广、类型上越更越强。

  目前在中国,高校在更名时总是从下一级向上一级更改,由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学院,再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如果是商学院,那就改为工商大学(商业大学);若是外国语学院,便想改成外国语大学。

  在地域上则呈现两种极端。有的把市改为省、省改为国,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改为中国传媒大学;但也有的选择倒退,把省改为省会城市甚至直辖市,其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就成了北京高校争相抢夺的最热门大学名字,其他的譬如上海、天津、南京这些大城市也颇受热捧。

  另有高校从学科门类和高校类型上下功夫。有些学校选择做加法,比如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有些则做减法,拼命地脱衣裳,例如一些高校把原有校名中表示学科门类的字符了,以去学科达到泛学科的目的;而另一种普遍倾向是脱冷门,包括脱师脱农,比如塔里木农垦大学更名为塔里木大学,那些校名中带有矿冶地质农林煤炭等冷门专业字眼的高校,纷纷义无反顾地改名。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