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关注职业规划 分解就业难题 |
发布时间:2011-06-07 阅读次数: |
积淀+创新:“皇家学院”是如何“炼”成的 “测控专业是我们学校的老专业,在仪表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上海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整个单位从领导到员工很大比例是我们学院的学生,大家开玩笑说,我们学院就是他们的‘皇家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沈昱明教授介绍。硕士联合培养、本科教学实习、科研项目合作……用人单位和学院形成深入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向两端渗透,慢慢影响行业文化。对行业有影响的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家学院”也不是一块牌匾,说挂就挂。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测控专业始建于1958年,当时叫“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是我国该领域成立最早的本科专业。年复一年,凭借扎实的学风和一届届高质量的毕业生慢慢地在行业内形成品牌和口碑。 发动专业课老师促进学生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在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杨俊和院长通过材料行业协会,搭建学院与协会所属的600多家企业沟通平台,每年组织行业招聘会,学生供不应求。 “就业要发动专业老师的参与,老师在社会活动中始终想着学生就业的话,肯定有效果,因为老师最了解行业,也最了解学生。而且,老师考虑就业,就会因此考虑优化教学和课程。”杨俊和说。在就业压力的“倒逼”下,加强专业素质和能力成为学校和学生共同的选择,压力成为一种动力,促使学子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也驱动学校教学改革的车轮。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张生教授说:“大学把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带来压力,但是也形成促进的力量,促使老师考虑学生的需求、心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不再简单的讲完课完事。”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