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政教育 >
杜玉波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06-01  阅读次数:

  第二,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

 

  提高质量,必须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一是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二是优化结构。结构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宏观质量。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超前部署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以修订实施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为契机,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调整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使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本科教育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硕士阶段教育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阶段教育要深化改革培养机制、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还要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中央部属院校和重点建设院校战略布局。

 

  三是强化特色。要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避免一味追求升格、盲目竞争。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加大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重点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

 

  第三,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

 

  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解放思想,从习惯思维和固有模式中走出来,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一是高考改革是重要突破口。高考改革是个“牛鼻子”,高考制度必须坚持,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目标要求,按照“四改革、四推进”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高考改革专项方案。特别要尽快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意见、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完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和措施。

 

  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关键环节。要按照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要求,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着力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简政放权,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实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设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在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试行自行增列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要依据高校章程制定办法,加强章程建设;要推进高校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制定学术委员会规则;推进高校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

 

  三是教改项目是有力抓手。要切实抓好与高等教育相关的228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进一步加强试点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咨询专家的指导评估,建立试点项目的交流平台和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突破阻碍改革试点的政策瓶颈;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改革试点动态调整机制,切忌将改革试点从责任变成荣誉。要将试点转为示范,组织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培育基层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四是试点学院是教改试验区。设立试点学院,是一项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重点是“三改革、一完善”,即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实现人才培养和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新突破。试点高校要将试点学院改革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加强统筹和政策支持,不断积累和创造经验。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